6月10日,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11月24日,陕西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几经修编的《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出炉。正如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所说:“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第一个抓手,便是加速推进西咸一体化的建设。”
历时7年 一体化步履蹒跚
最早提出“西咸一体化”的张宝通说:“不可否认,这几年政府一直在努力深化西咸一体,比如统一两地的区号、筹备开通西咸区间的公交等等。但是从整体推进趋势上说,我们的速度还是太慢了。”
11月30日,咸阳市文林路。“西安的卡在咸阳取钱,光手续费就50元,西安距咸阳本来就20多公里的路程,打个车回西安取钱也不过50多元呀,说了这么多年的西咸一体实现起来怎么这么慢?”来咸阳办事的小王一脸茫然。
12月1日,西安市胡家庙。“其实,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交一体化,咸阳市民大都集中在渭河以北,K630只到陈阳寨。K630晚上9时末班车,咸阳公交晚上8时就收车了,来回倒车太不方便。”在西安-咸阳首路公交K630始发站,遇到家住咸阳,在西安小寨上班的刘莉如是说。
“从城际交通看,必须承认西咸一体化做得很不够。”陕西省发改委规划与地区处处长樊维斌曾说。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李子青认为,西咸一体化实施以来,西安市规划建设持续北移,咸阳市的规划建设也在东移,这说明两市之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交通同网等“八同”工作迄今只实现了电话同网,也从侧面说明西咸一体化不尽如人意。
城际交通是一个侧影,类似的困惑还有诸多。西安的机场地处咸阳,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机场,但西安人进出咸阳机场很不便利。比如,在西安市区很难找到出租车愿意打表载客去咸阳机场。原因是出租车进入机场后,按照规定返程不能载客,因此大多数司机要么开出高价,要么拒载。
从2002年西咸两市政府签订《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书》至今,7年来,仅西咸并网“029”和农产品交易、检疫 “一票到底”,能折射两市一体的姿态。
“城际交通表面看是小问题,但它严重阻碍两市之间经贸往来。”张宝通表示。
左顾右盼 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2002年12月,西咸两市签订《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书》;
2003年3月,两市计委制定了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工作方案,并联合成立了“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4年,两市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随后《西咸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出台,很快 “八同”(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便成为两市当时的流行词汇;
2006年9月15日,西咸一体终于破题,西咸电话并网展开一体化进程;
2009年11月24日,陕西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几经修编的《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首次展露真容。
放眼望去,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乌昌一体化、郑汴一体化、哈齐大一体化等区域经济相继兴起,可西咸一体化提出较早,发展速度却远远滞后。面对尴尬的现状,更多的抱怨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在过去,咸阳的观点就是‘你是西安,我是咸阳’,担心被西安‘吃掉’。”前任咸阳市委书记张立勇曾公开表示。
西安、咸阳毗邻,同处关中平原腹地,自然条件没有差别,社会事业、民风民俗更是雷同。西安有“三长两短”市情:科技力量长,加工工业长,文化旅游长,原材料工业短缺,能源工业短缺。而咸阳就是电子工业加纺织工业,加之近年高科技产业、旅游业方面有些建树。“咸阳就是一个小西安,西安就是一个大咸阳。”一位在省政府从事政研工作的人这样描述。两市在经济上共同处居多,互补性空白,因此太多同一性、缺乏互补性使得城市搞一体化:遇利双方争,逢弊两家推。
如今,城市之间的竞争正由经济实力的竞争转变为综合实力的竞争;正由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区域之间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加快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愈加迫切。
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王圣学表示,人为的条块分割会阻碍两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虽然两地政府在一体化工作上已经形成了高度的共识,但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或多或少会遭遇行政区划的“壁垒”。
机遇当前 大西安翘首以待
今年4月,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西安和咸阳相距非常近,简直就是一个城市,只有一体化,统一考虑其建设和布局,才能有效发挥两市的合力。”
在国家审批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提出:实现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形成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城镇群集聚发展,城乡统筹取得突破,城镇化率达到60%。
至此,推动“西咸一体”以实施国家战略的名义提上日程。
初步定为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北至西咸北环线、南至310国道西宝线,涉及西咸两市7个县(区)、19个乡镇(街道办)。规划范围56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20平方公里,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主城区规划总面积的25.8%。
纳入西安大都市圈西咸新区建设分三个阶段实施:2009年为起步阶段,2010年—2015年为启动实施阶段,2016年—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
其中,西咸新区将借力泾渭新区、沣渭新区和渭河生态景观带,总体上形成 “两区一带”的开发建设格局。
泾渭新区。涉及西安辖区125平方公里,咸阳辖区70平方公里。重点打造城市特色功能区和生物产业聚集区,建设西咸都市圈人居环境最为适宜的新型都市商务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及环保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1000亿元。
沣渭新区。全部在咸阳辖区内。按空港产业园、历史文化聚集区、现代产业聚集区进行打造,最终建成西部最大的临空产业园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集聚区和西部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70亿元。
渭河生态景观带。以渭河为轴线,与泾渭、沣渭新区交叉,以河堤建设、河道治理、生态绿化、景观打造为重点,开发渭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横贯东西的百里滨河生态长廊。
张宝通对此很激动:“设立西咸新区是‘西咸一体化’进程中最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
实现一体 两市必然是双赢
这并非是一个“1+1=2”的问题。
“展望‘西咸一体’后,‘两区一线’的发展模式将使两市成为像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的滨海新区那样的高品位、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长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吉发教授说。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朱翔对区域经济的观点是:城市群是积量变为质变的过程。
按即将启动的《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经过5至10年的开发建设,把西咸新区纳入西安大都市圈,建成渭河百里生态景观长廊横贯东西、秦汉历史文化景区一脉相连、现代制造和生物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的城市特色功能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这些产业集群的建成将引发西咸两地经济的大繁荣,即所谓的“1+1大于2”,也即是“自下而上”的经济一体化。
不过,西咸一体的突破口还是在体制创新上。《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将在省级层面成立西咸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由省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常设机构、正厅级建制),负责整体规划、统一对外招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设立沣渭新区和泾渭新区两个副厅级管委会。两个新区均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
泾渭新区管委会受新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咸阳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以咸阳市政府为主,并以咸阳为建设责任主体;沣渭新区管委会受新区建设领导小组和西安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以西安市政府为主,并以其为建设责任主体。
事实上,这种运作方式类似于“乌昌一体化”,十分具有操作性。在不涉及乌鲁木齐市、昌吉州行政区划调整的前提下,乌、昌两地成立乌昌党委,以抓好米东新区的建设为 “突破口”,坚持财政统一、市场统一、规划统一等原则,乌昌经济一体化推进顺利。
毋庸置疑,无论是解决“自下而上”的经济一体化,还是解决“自上而下”的体制创新问题,目的就是要将 “一个人唱卡拉OK”的局面转变成“大合唱”。
紧邻川渝 大西安不敢再慢
“位于川东的邻水县到重庆一天的班车有20多班,但到成都只有5班,发往西安的班车就几乎没有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盛毅说,这反映了三地商流、经济流的发展程度,也体现了川渝两地密切的融合,西安还很难融入川渝经济。
“成渝都没有合作好,陕西的西咸一体化都突破不了,如何承载着跨省市的三地合作?”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院长任宏提出。
打造 “西三角”对西安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可现状让西安倍感尴尬。
打造“西三角”正式提出是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就是把西安与刚被国务院批准设立“新特区”的重庆市和成都市联合,组成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三角形经济区”增长极。
“在西三角中,重庆、成都都是大柱子,西安是个细竹竿;要构建西三角,带动西部大开发,必须‘西咸一体化’。只有这样,西三角才能平衡稳固!”张宝通提出。
而对于陕西来说,其长期以来重视发展大关中地区和陕北地区,西三角的营造将带动陕南的发展,使得陕西省经济互联格局有一个收官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西三角经济区”的建设,可为陕甘乃至广大远离江海的西部地区打造出一个出海口,使西部地区和华东地区乃至世界各地通过长江航运联系起来,加快与世界经济接轨,同时也为华东地区打造出新的经济腹地。
据悉,《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中西咸一体化区域占据了关中地区经济总量约65%、陕西省经济总量约四成。如果一切顺利,到2020年,该区域的经济总量更将超越1万亿元大关。
用张宝通的话来说,西咸一体化后,“西安无论从国际知名度、高新技术产业、国防科技还是科技教育方面,都将超越成都,当之无愧地与成都、重庆并列为西三角中的一角。”
不过,首先还要加快西咸一体化步伐,组建大西安,使大西安与大重庆、大成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成为拉动西部大开发的三驾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