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炎季,热浪袭人,城市到处都被烘烤得似火炉一般,失去了平常热闹的景象。可三原县新兴镇焦寅村却欢声笑语。这里有休闲的城市居民,有纳凉的休假工人,更有品尝烧烤、农家野味的各地游客 ……
村上群众告诉笔者,县乡实施的新农村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给大家创造了许多增加收入的门路。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地处旱腰带的三原县新兴镇焦寅村被精心打造成了以农耕文化和餐饮文化体验为主题的生态民俗公园。村中的地窑传统民居、农耕文化园、特色农家乐吸引了附近厂区职工、县城居民、外地游客在这里观光、游览、消费,农家饭、窑洞旅馆、布鞋为主的农家产品给全村群众带来了不菲的收入。经营农家乐的张姓群众介绍,每天他的净收入平均有200多元,高峰时每天收入可达五六百元呢。
三原县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夯实基础、示范带动、因村制宜、产业支撑、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通过资金捆绑扶持、项目倾斜、政策支持、行政推动等有效手段,打造了符合当地实际和特点的平原大村产业带动、原区古村生态民俗、城郊老村园区城镇、城中旧村集约改造、山区小村旅游开发等五种新农村改造建设模式,形成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亮点纷呈的可喜局面。
嵯峨乡北依嵯峨山,境内有清浴河流淌,山秀水美,外地游客络绎不绝。在新农村建设中,该乡从去年开始指导、扶持大盘村、杨家山、赵家村等多个村建设了一批农家乐,更精心打造了数十家乡村旅游接待点,他们都能依据当地的土产、传统特点为过往攀登嵯峨山的旅游客人提供可口的农家饭,每家农户一年下来挣个二三万元不在话下。大程镇荆中村地处平原,关中环线穿村而过,水利条件优越,群众市场意识强烈。村上大力发展设施高效农业,现大棚蔬菜已初具规模,拥有大棚近500个,形成了种苗繁育、移栽、销售的一体化模式,成为村上发展的支柱产业。村民惠龙种植的大棚七色椒每年毛收入5、 6万元。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就是依靠大棚蔬菜产业带动,引导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先后筹资500多万元,改造了村小学、硬化村中道路9公里多,实现了全村户户通自来水,垃圾池、路灯、休闲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今年以来,该县依照“五化、四改、三通、十二有”的建设标准,坚持巩固、完善、提高和发展、创新相结合,把旧村改造作为重点,在进一步巩固已经建成的58个村的基础上,着力抓了2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其中县乡两级各14个村。
为了把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好,县上实行包抓包建制度,确定每名县级领导包抓一个乡镇的示范村建设,并积极实施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将47个项目分解到全县30多个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对口包扶。
在“十大工程”中,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成投资986万元,建成供水工程14处,建设水源井6眼,水塔2座,蓄水池5座,解决和改善了西阳、城关等10个乡镇2.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沼气工程目前已建沼气池1750口,改厕、改圈、改灶配套达到 80%以上。农民科技培训1万人(次),“阳光工程”培训778人,输出就业772人。天保工程人工造林2000亩。农业综合开发已完成投资8 30万元,新机及修复配套机井18眼,衬砌砼U形渠道20公里,埋设输水暗管50多公里,修砂石路22公里,改良土壤1.1万亩。投资975万元,新建通村公路39公里。支农贴息贷款已拨付15万元,帮助农民贷款97 0万元,扶持旱腰带及北部贫困地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
今年,县上把发展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除将农业、果蔬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技术向示范村倾斜,同时,引导各村自己发展适合本村实际的主导产业。城关镇上王村五月份从新疆引进巴什拜羊340只,目前生长良好;徐木乡新栽柿子树2万株,新建日光大棚150个;高渠西秦村的2000多亩鲜桃发展势头强劲;鲁桥的蔬菜不断向精细特发展 ……